2024年安徽高考预测题语文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是对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的坚定认可和执着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也不是空洞的自负,而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创造性和智慧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其次,儒家伦理道德提倡仁爱、忠恕和中庸之道,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这与当今社会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最后,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诗词、舞蹈等,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性则表现在它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上。一方面,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例如,宋明理学就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儒学家们对其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
正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如此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我们才能够在今天充满信心地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精神支撑。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
根据原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也不是空洞的自负,而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这说明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正确评价,而不是盲目夸己能能或是过分自卑。
-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文化自信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脉络有清晰的认识;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领域的贡献及其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有客观的评价。
-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 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
- 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使之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交流,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我们需要重视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往往只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了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改革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通过增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使用英语。
第二,鼓励和支持高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
第三,引进国外先进的英语教材和教学理念,并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辅资料。
第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五,推动企业和政府机构开展对外合作项目,为员工提供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以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英语教育和应用的水平,从而为国家的对外开放服务,并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 请概括上述材料的中心观点。
-
中心观点:为了更好推进中外交流,提升我国软实力,我们必须重视英语的教育和学习。
-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文中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 具体建议包括: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强化听说能力训练;鼓励英语竞赛和实践活动;引进先进教材和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推广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外语使用机会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小镇的雨季总是那么漫长而缠绵,仿佛老天爷也在刻意营造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行走在大街小巷之间,脚步似乎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好像是要配合着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一般。而在这样的氛围下,最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韵味的地方莫过于那些古老的石桥了。
一座座历经沧桑的石桥横卧在蜿蜒的小河之上,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间的悲欢离合。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站在桥头远眺,只见两岸灯火辉煌,水中倒影斑驳,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画。此时此刻,若有幸遇到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女子缓缓走过桥面,那种古典的美感便会瞬间弥漫开来,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开始取代旧时的风景。原本宁静优雅的小镇也逐渐变得喧嚣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为这些承载着我们共同记忆和情感的老地方感到惋惜。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古老而又美丽的石桥永远留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吧!
- 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
本文采用了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语言来描绘江南小镇的景色,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通过对雨季的细致描写和对石桥历史的追溯,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
结合原文“在这样的氛围下,最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独特韵味的地方莫过于那些古老的石桥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这句话强调了在江南小镇的特殊环境中,石桥是最能体现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标性存在。它们不仅是连接河流两岸的交通设施,更是人们心中关于故乡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出自《孟子·尽心上》)
庄子云:“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出自《庄子·应帝王》)
- 翻译上面三句古文的大意。
- (1)孔子说:“三人同行,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他的缺点自己改正。”
- (2)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间没有怨恨,这是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杰出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
(3)庄子说:“修养最高的人的心思像镜子一样,既不会主动趋向事物,也不会逃避,只是照见任何事物并反映出来,所以能够超越万物而不受伤害。”
-
在这三句话中,你认为哪一句对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 我个人觉得庄子的这句话对我的启发最大。这句话形象地将人的心灵比作一面镜子,教导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不要过于主动或被动地去迎合外界,只需如实反应即可。这样做不仅能使我们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还能避免被外物所左右,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种处世态度在当下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古代诗歌鉴赏(1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家的细心体察以及对院内美景的意外发现,表现了大自然的蓬勃生命力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尽管未能进入花园观赏全貌,但仅仅透过那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就能感受到整个园内的盎然春意。这种不经意的惊喜反而增添了几分情趣和想象空间。
-
请你简要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 这两句诗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关不住”一词赋予了春光以活力和动感;“一枝红杏”则是园内百花盛开的代表,它悄悄探出围墙之外,就像是在热情地向路人招手致意。这种情景既是对眼前景色的实写,又蕴含着哲理意味——美好的事物是无法完全隐藏起来的。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成语运用(10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这个领域取得了( )的研究成果。
②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救援人员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和( )。
③他在会上( )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与会者的尊重和信任。
A.举世瞩目 B.坚忍不拔 C.力挽狂澜 D.卓尔不群 E.惊心动魄 F.坚不可摧 G.众志成城 H.引人注目 I.振奋人心 J.坚韧不拔 K.深谋远虑 L.叹为观止
- 正确选项是(CJK)。
- “举世瞩目”形容事情受到全世界关注;“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不可动摇;“力挽狂澜”比喻竭尽全力扭转危险的局势;“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用来形容使人十分紧张或恐惧的事情;“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众志成城”比喻当人们团结一致时就力量无比强大;“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吸引力,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振奋人心”是指使人心情激动,精神振奋;“坚韧不拔”同“坚忍不拔”,此处重复;“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病句修改(10分)
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两处错误并进行修改。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强同学最终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充分展示了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优秀的学科素养。这次比赛的成功,不但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
- 错误一:“不但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应该改为“不但提高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 错误二:“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应该改为“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作文(60分)
- 题目:谈“梦想的力量”
要求:
– 立意明确,主题突出;
–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 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范文】
梦想,是人类灵魂深处最深沉的情感,它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是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梦想都是一股无形却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梦想的力量,在于激发潜能。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等待发掘,而梦想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当我们有了梦想,就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就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创造力。正如著名科学家霍金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正是因为有着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霍金才能够克服身体的残疾,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
梦想的力量,还在于凝聚共识。在一个集体甚至是全社会范围内,共同的梦想能够让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无数革命先烈怀揣着救亡图存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如今,中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个梦想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识,激发了全民的热情和干劲,推动了国家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梦想的力量,更在于引领未来。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有梦想,并且愿意为了梦想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从最早的飞天神话到今天的载人航天工程,从蒸汽机车的发明到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背后都有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驱使我们去开拓新的疆域,去解决面临的难题,去塑造未来的样子。
当然,梦想的道路并非平坦,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即使遭遇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因为梦想不仅仅是幻想,它还需要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只有在实践中坚持梦想,才能够让它变成现实。
梦想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凝聚集体的共识,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拥抱梦想,用行动去证明梦想的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内容由用户:知识引领者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ijixin.com/a/924.html